AIMochi | 棒球術語大解密 | 帶你輕鬆搞懂攻守縮寫!
棒球術語大解密 | 帶你輕鬆搞懂攻守縮寫!

棒球術語大解密 | 帶你輕鬆搞懂攻守縮寫!

全台一起瘋棒球!身為棒球迷,你是否曾經被棒球場上琳瑯滿目的縮寫搞得一頭霧水?AB、AVG、ERA、WHIP… 這些看似神秘的符號,其實都代表著重要的棒球數據和術語。今天,就跟著影片中的哈特教練(Coach Hart)帶領我們深入了解棒球的縮寫世界,讓你輕鬆看懂比賽,成為真正的棒球通!

棒球運動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縮寫,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,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。哈特教練提到:「棒球中到處都是縮寫,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。」 這些縮寫主要用於記錄比賽數據,以及在電視轉播時呈現簡潔的資訊。由於紀錄本上的欄位空間有限,電視螢幕上的呈現空間也相當珍貴,因此縮寫成為了棒球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正如哈特教練所說:「縮寫主要用於記錄比賽中的數據或在電視上呈現。因為在數據書中,有非常小的欄位需要填寫,所以他們在書上使用縮寫。此外,在電視上,只有少量空間來做簡短的介紹或文字。因此,在電視上使用縮寫,因為他們只有很小的空間可以寫字。」

哈特教練在「打造更好的棒球」中,詳細解釋了許多常見的棒球縮寫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重要的例子:

進攻縮寫:

• AB (At Bats): 打數,代表球員上場打擊的次數。值得注意的是,保送並不計入打數。

• AVG (Batting Average): 打擊率,用來衡量球員的打擊能力,計算方式為安打數除以打數。

• HR (Home Run): 全壘打,代表打者將球擊出全壘打牆外,或是形成場內全壘打。

• RBI (Runs Batted In): 打點,指打者透過安打或其他方式,使壘上跑者得分。

• OBP (On Base Percentage): 上壘率,計算球員上壘的機率,包括安打、保送和觸身球。哈特教練強調:「基本上任何時候你上壘,都會計入你的上壘率。並且擁有高上壘率的球員,即使他們一直保送,即使他們沒有安打,他們仍然可以上壘,這仍然非常好。」

防守縮寫:

• E (Error): 失誤,指野手未能順利處理應能輕易接到的球,導致跑者上壘或推進。

• ERA (Earned Run Average): 自責分率,用來衡量投手平均每投一局所失掉的自責分數。

• SV (Save): 救援成功,指救援投手在比賽分差較小的情況下上場,成功守住領先優勢。

• WHIP (Walks and Hits per Inning Pitched): 每局被保送加安打數,用來衡量投手每局允許上壘的跑者數量。

除了這些常見的縮寫之外,哈特教練還提到了WAR (Wins Above Replacement),這是一個用來衡量球員在比賽各方面的價值,以及他比同位置的替補球員多贏了多少場比賽的指標。哈特教練引用MLB.com的詞彙表解釋道:「WAR是用來衡量球員在比賽各方面的價值,通過解讀他比同位置的替補球員多贏了多少場比賽。」

透過影片筆記中哈特教練的講解,我們對棒球縮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這些縮寫不僅是棒球數據的簡化呈現,更是了解比賽、分析球員表現的重要工具。下次觀看棒球比賽時,不妨試著運用這些知識,相信你一定能更享受棒球的樂趣!記住哈特教練的提醒,持續學習棒球規則,你也能成為一位更專業的棒球迷!

了解更多內容、逐字稿筆記(請點選"開啟劇院模式"): 

棒球術語:常見縮寫完整教學

一鍵自動智慧寫文-社群媒體貼文(Thread):

哈囉各位棒球迷!⚾️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棒球場上那些讓人眼花撩亂的縮寫!是不是常常看到AB、AVG、ERA這些字母,卻一頭霧水呢?別擔心!哈特教練(Coach Hart)來幫你解惑啦!

在「打造更好的棒球」節目中,哈特教練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棒球中常見的縮寫,從進攻到防守,再到投手,一網打盡! 教練說:「棒球中到處都是縮寫,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。」 這些縮寫主要用於記錄比賽數據,或是方便電視轉播呈現。

首先,我們來看看進攻端的縮寫。AB代表「打數」,AVG代表「打擊率」,1B、2B、3B、HR分別代表一壘安打、二壘安打、三壘安打和全壘打。 還有XBH,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? 答案是「長打」! 也就是比一壘安打更遠的安打啦!

教練還特別提到一個有趣的小知識:「如果一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擊出一次安打並獲得兩次保送,那麼該球員的數據將只有一次打數。」 原來保送是不算在打數裡的!學起來了嗎?

除了安打之外,還有BB(四壞球保送)、IBB(故意保送)、HBP(觸身球)、CI(捕手妨礙打擊)、ROE(因失誤上壘)等,這些都是球員在沒有安打的情況下上壘的方式。SH是犧牲觸擊,SF是高飛犧牲打,RBI是打點,R是得分,LOB是殘壘。 這些縮寫是不是讓你更了解比賽的進行了呢?

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防守端的縮寫。E代表「失誤」,FPCT代表「守備率」,DP和TP分別代表雙殺和三殺,A代表「助殺」,O代表「出局」,INN代表「總投球局數」。

最後,是投手端的縮寫。ERA代表「自責分率」,APP代表「出賽」,ER和UER分別代表自責分和非自責分,SV是救援成功,IP是指投球局數,WHIP是每局被保送加安打數,W等於勝投,L等於敗投,CG是完投,SO或K是指三振!

教練還分享了一個關於三振的小知識:「揮棒三振是正K或普通的K,而站著不動被三振是倒K。」 哇!長知識了!
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縮寫,那就是WAR,也就是wins above replacement(WAR)。 教練引用MLB.com的定義:「WAR是用來衡量球員在比賽各方面的價值,通過解讀他比同位置的替補球員多贏了多少場比賽。」 簡單來說,WAR值越高,代表這位球員對球隊的貢獻越大!

今天的棒球縮寫小教室就到這裡告一段落啦!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貼文,對棒球的了解更上一層樓! 喜歡這篇文章嗎? 記得分享給你的棒球朋友們喔!

Hashtags: #棒球知識 #棒球縮寫 #MLB

@mentions: @MLB